中国探索世博展馆后续开发利用新模式
时间:2012-10-08 03:27 来源: 作者: |
新华网上海10月1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世博会落幕两周年之际,造价高达25亿元的“东方之冠”——世博中国馆与拥有165米高烟囱的世博城市未来馆,一同被改建为特大型的公益性美术博物馆,10月1日正式面向海内外观众开馆试展。 借由这一世博场馆后续开发利用的“点睛之笔”,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精彩、成功、难忘”的历史记忆不仅得以延续,上海更开始挥毫泼墨书写“后世博”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世博中国馆被改建为中华艺术宫。逾16万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逾6.4万平方米的展示总面积,使它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美术馆。原上海美术馆也已入驻其中。 位于浦西世博园区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则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和陈列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主,同时也作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 1日9时,位于浦东的中华艺术宫率先迎来了首批观众。而在举行了简短的开馆仪式之后,位于浦西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于12时开门揖客。 由于事先采取了“预约限流”的措施,两馆开放首日秩序井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徜徉于任伯年、吴冠中、林风眠等名家大师的艺术世界之中。许多上海市民重游故地温习世博记忆。更有许多学生和儿童身背画板前来参观,在中华艺术宫里席地而坐临摹世界美术名作。 在微博上,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开放也成为一时热点。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在展览现场感叹,两馆开放将给中国艺术乃至亚洲艺术带来新的格局,“中华艺术宫是一座宝坻,代表国人对艺术的憧憬;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原址是老发电厂,这个‘发电机’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希望”。 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朱迪说,两馆开馆标志着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上海建设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一个里程碑。 “如此大的两个地标,如此广阔的空间,让上海有了‘文化之宫’,真是可喜可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遥寄祝福。 余光中说,上海在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排名已跻身世界前列,正需要一个像巴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这样“有文化向心力”的博物馆,来推动城市发展更上层楼。 伴随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华丽转型”,上海的“后世博”项目已非常清晰地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有序开发之路:对于大型场馆设施进行部分永久保留、部分拆除、部分改造。此前,宛如白色“飞碟”的奔驰文化中心,也转型成为中外合资经营、面向大众的公共娱乐场所。 “后续利用好比是一把钥匙,是关键所在,它是评价一届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上海做得很好。”国际展览局秘书长、与中国结缘10余年之久的西班牙人洛塞泰斯近日在上海说,尤其“富有远见”的是上海对世博展馆的后续利用不作商业用途,而是作为城市文化设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上海文广局局长胡劲军说,从辉煌的世博中国馆到普罗大众的艺术殿堂中华艺术宫,这不是一次建筑改造,而是文化创新。在未来三至五年时间里,这座曾“吸引1750万人次游客的世博建筑”将努力跻身亚洲一流的美术博物馆,打造世界艺术网络的重要枢纽,这样的转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可循。
声明:红媒网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CA088
- 上一篇:辽宁出台新政策支持人才服务业发展
- 下一篇:嫌犯杀害祖孙二人潜逃警方悬赏2万元通缉
相关文章:
- • 美丽中国乡村行推荐三处美丽小镇 (14-04-15 15:16:12)
- •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族文化 (13-08-26 08:46:16)
- • 岛城“微尘”参选央视“中国好人”(组图) (12-11-14 14:53:16)
- • 公益中国 (12-11-14 14:52:38)
- • 由“中国好声音”选手梁博夺冠想到的 (12-10-21 10:52:06)
- • 惠民免费之举考验中国地方应对能力 (12-10-07 11:21:41)
- • 中国版“TheVoice”试探电视综艺节目新空间 (12-10-07 07:11:19)
- • 为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电” (12-10-07 01:38:57)
- • 数万人汇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新中国今天迎来 (12-10-06 10:11:47)